top of page

【请点开这里 北京,你早】

转自章弘校友(政研90)微信朋友圈,经本人同意刊登



云开雾散,旭日东升,碧空如洗。今天是重阳节,祝愿所有长辈节日快乐!

北京,晴,最高气温15度,最低气温4度,预报指数13,空气质量优异。

昨天下午在绵绵秋雨中游逛了前门大街,个人一直以为,这里才是北京的象征,天安门及其广场,已经是中国的象征了。

不记得第一次来前门大街是哪一年哪一月,有记忆的时候,这里已经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。但除了可以两车相错的一条道路以外,前门大街和它的两侧是拥堵的低矮的。满大街的商店好像都是开放式的,店里的伙计站在街上叫卖,顾客可以站在街上直接挑选瓜果点心首饰布匹而无需进店。

在我的记忆里,这条街上有三家店最为出名。都一处烧麦,全聚德烤鸭店和前门大碗茶。

第一次来都一处烧麦,是同班同学过生日请客。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儿,兴的是谁过生日谁请客。那天请客的是同班的一位女同学,她还带来了从未谋面和从未听说过的男朋友,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惊诧,还给一直暗恋她的男同学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。

第一次来全聚德烤鸭店是在走出校门工作以后,陪着歪果朋友人模狗样地登堂入室。事先学习了全聚德烤鸭店的前世今生,特别是学会了如何蘸酱包葱,卷好每一片烤鸭的技巧。歪果朋友们基本都是礼貌性地吃上个两三片,说上几句美味好吃就不再操练了。剩下的就看吾等甩开了腮帮子胡吃海塞,二十啷铛岁的年纪,正是能吃的时候。

第一次对前门大街有了些许的深入的了解,倒是因为大碗茶。1998年,改革开放迎来第二十个年头,身为央视财经的记者,四处寻找二十年奋斗历程素材的时候,发现了自强不息的大碗茶。1978年前后,从东北西北西南,大批下乡青年返程,年龄已近三十,无知识无技能的他们,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择业就职困境,街面上流淌着他们的抱怨和失望。

一位叫李盛奇的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,毅然放弃公职,和无业青年们一起创办了大碗茶社,在前门大街,两分钱一碗卖起了大碗茶。

大碗茶既弘扬了老北京的茶文化,为过往游人解渴,也提倡了不等不靠的自主创业精神。我和同事们采访了李盛奇和他的创业伙伴们,把他们的故事搬上了央视屏幕,还取了个特别好听的名字《光荣与梦想》。

后来听说前门大街全部推倒重建,打造了现在只能行走观光式有轨电车,大街两侧全部是二三层灰色小楼的全新前门大街。

据说复建前门大街完全是依照明清时期的图纸,尽可能做到原汁原味。尽管底商除了瑞蚨祥、同仁堂、全聚德、荣宝斋,也招进了星巴克、罗森便利店和无印良品。

记得有一位歪果媒体朋友曾经撰文批评改建后的前门大街,虽然时尚华丽,却是一条没有灵魂的大街。

我倒是觉得靠泥瓦搭建起来的大街,维持了二百年估计早晚都会变成危房而濒临倒塌。一条街道是否有灵魂,关键在于后人们坚守传统复兴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和精神。灵魂固然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上,但更在每一个行走在街上行人的躯体里。如何让更广大的人群尽快回到街头回到市面上,也许才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紧迫课题吧?

2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