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章弘校友(政研90)微信朋友圈,经本人同意刊登
高空里黑云压城,低空里晨曦普照。
北京,多云,最高气温只有21度,应该是入秋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天了吧?最低气温16度,预报指数33,空气质量优异。
昨天和发小们举行了一月一期的例行餐叙,店家起初给了一间只能坐下八人的包房,可姆们十三个人呢。说是疫情期间人手不够,只能委屈你们了。说着又搬来了几个小板凳儿,让我们凑合一下。发小已经全部跨过耳顺之年,出来吃顿饭,一座几个小时,在小板凳儿上耗着,那腰那腿谁受得了啊?
这位着黑色短袖套装的经理始终皱褶眉头,就是不肯松口,而餐厅里可以容下十几位客人的包间就在那儿空着。
无奈,只好提高嗓门儿告诉她,怎么会对客人如此怠慢?准备投诉你。其他与我们熟络的店员赶紧跑过来,把我们引进大包间,这才算平息了风波。
按说这么多年餐饮业民营化后,服务质量提升很大,皱褶眉头像行政管理一样指令客人的事情几乎绝迹,这家曾经经常光顾的餐厅这是怎么了?和那位从来都是喜盈盈的服务员唠嗑,她说一来的确怕疫情感染,不敢开太多封闭的包间。二来是疫情不让堂食太久,都不知道该怎么服务了?说得有道理呀,都是疫情惹的祸,连顾客至上都给忘了。
席间,一家媒体发来采访提纲,这次问的问题挺大。希望聊聊我的汽车人生,其中开篇题目就很有意思。您所看到的街头汽车变化?
望着眼前的发小,当年的街头浮现在眼前。
姆们这一坨人从小都在新街口外大街长大。往南走,经豁口进北京城。往北走,直接进东升人民公社马甸生产大队的麦田。我们这嘎,标准的城乡结合部!
街上跑的,先是牛车马车,然后是自行车,还有两种三轮车,一种载客,后座可以坐两个人。另一种载货,就是三轮平板车。
然后就是公共汽车,俗称大捷克,据说来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捷克,车顶上顶着一个大煤气包,绝对新能源!当然偶尔也有大卡车小汽车驶过,那可是凤毛麟角的新鲜玩意儿,驶过一辆,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:大汽车大汽车!
六十年过去了,街上跑的从解放红旗上海华沙,变得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都不认识了,关键还都是私家车。北边的三环以外,又修出了四环五环六环,新外大街成了繁华的市区。
无论客人敢跟饭馆儿主事儿的吵架,还是街上跑的私家车越来越多,甭老说谁领/导的好,也甭老说厉害了我的锅,其实就是路子选对了,改革,开放加市场,以后再多点儿科学,好日子才能持续长久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