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章弘校友(政研90)微信朋友圈,经本人同意刊登
翠蓝的天空,金色的旭日,名不虚传的最美季节。
北京,晴,最高气温26度,最低气温13度,预报指数19,空气质量优异。
近日,中韩建交迎来了三十周年。本来这是国家大事,与庶民关联不大。可还真沾过点儿边儿,所以今日在此撰文以示纪念。
韩国是中国的亲密邻邦,1945年之前,遭受殖民统治的韩国,把其追求独立解放的临时政府,一直设在上海。
二战期间,韩国临时政府随民国政府转移,武汉、长沙直至重庆。战后重返上海,并于1945年回到汉城,接管韩国统辖权。
1949年以后,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韩国一度与中国成为交战国。在新中国所有影视作品和教科书中,韩国都是敌伪的形象。在几乎所有的体育比赛中,中国选手如有机会打败韩国代表,那简直就是民族的凯旋。
1987年赴海外读书时,同研究室里有五位来自韩国的同学,他们各个睿智儒雅亲善热忱,与中国影视作品中的韩国人大相径庭。
在讨论被殖民统治时代,宗主国所建的铁路矿山港口及工业设施,是否间接奠定了韩国现代工业基础时,韩国同学坚定否认,并强调那些基础设施全部是为掠夺韩国资源而建,动机恶劣,怎能算作是为韩国打造了工业化的基础?
在一次晚餐会上,韩国同学被邀请演唱韩国国歌,几位韩国同学稍作商量,立刻分出低音中音高音三个声部,立体地演唱了那首《爱国歌》。他们那一脸的庄严与自豪,至今挥之不去。
在一次学生会主席的选举中,六百多名韩朝留学生推举的候选人,输给了超过千名来自中国大陆、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各国华裔华人华侨联合推举的候选人。选举结果出来后,韩朝同学肩手相搭组成人墙,用男女高中低六个声部含泪合唱了《阿里郎》,那是我此生听到的最为雄壮和激动人心的《阿里郎》。
第一次踏上韩国的领土是在2005年,济州岛釜山首尔,六夜七天,虽然是走马观花,但汉江沿岸的旖旎风光却渗入心海。特别是傍晚在汉江大桥桥下,遇到一群韩国腰鼓的爱好者,在练习队形表演。虽语言不通,但他们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击鼓如何跳跃,让人有一种回到故乡的感觉。
在首尔战争纪念馆,第一次看到了与我们所受教育完全相反的朝鲜战争介绍,看到了大量熟悉的旗帜军服和武器。在纪念馆的入口处,猎猎飘扬着一面白色的旗帜,旗帜中心是一只金色的老虎。那是韩国陆军王牌部队白虎团的标志……
第二次去韩国是在2019年,在国会亲切拜会了韩国议长文喜相,他说:十几年前也许韩国在一些领域领先于中国,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完全超越韩国,韩国要向中国学习。
在首尔参加中韩青年创业项目推介时惊讶地发现,中国青年创业者非常在意自己的项目如何才能获得投资,如何才能在短时间上市。而韩国青年的创业项目,则大多注重如何改善民生,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。由此看来,中国应向韩国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。
2012年,中韩迎来建交二十周年,两国政府决议,由CCTV和KBS互为对方拍摄一部反映时代的纪录片,作为庆祝中韩建交20周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项目。
由我主笔撰写的纪录片《汉江奇迹》策划案,荣幸地被央视纪录片频道选中,受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委托,由我们团队承担中韩建交二十周年文化交流纪录片的创作。
我们邀请了两位著名的纪录片导演加盟,组成了一个实力强劲的摄制团队,赴首尔采访拍摄。我们在选派领队时,颇下了一番功夫。他五短身材,健硕魁梧,彼时头戴些许的自来卷,鼻挂金丝眼镜,五官容貌,举手投足都颇像半岛北方领导人。这个选择果然奏效,他在韩国拍摄期间,常常被当地民众侧目。这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?可又没有前呼后拥,也不见媒体报道,应该不是他本人吧?
《汉江奇迹》并未纪实介绍韩国经济奇迹的起飞,而是把目光聚焦在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,韩国的影视剧歌曲乃至美容产业形成一股巨大的韩流,流向亚洲乃至世界。
我们抓取了从演艺明星知名导演到普通人家的不同角色,跟踪拍摄了他们追求艺术梦想的足迹。并纪录了韩流在中国大陆、港澳、新加坡、巴黎等地的演出盛况。
《汉江奇迹》分三集在CCTV纪录频道播出,一时间成为万千哈韩族和韩流粉丝热议的话题。
一晃十年过去了,从去年开始,一直与KBS北京接触,商讨中韩建交三十年时,再做一个纪录片,介绍韩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。可惜啊,这些构思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意念保存了。
不过我相信汉江之水不会枯竭,她会汹涌澎湃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,展现给历史和时代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