转自章弘校友(政研90)微信朋友圈,经本人同意刊登
太阳一步一步地向南回归,白云像一条彩带陪伴在旁。
北京,晴,最高气温31度,最低气温16度,预报指数18,空气质量优异。
昨天参加了由商务部、日本贸易振兴会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举办的中日电动汽车创新合作论坛。中日两国近250名代表在线上参加了会议,其中中方与会人员达100人,日方与会人员达150人。
众所周知,日本汽车产业界对电动汽车一直持谨慎的保留态度,原因有二。其一是认为基础电能来自石油和煤炭并不环保,加上废旧电池容易造成二次污染。其二是发动机产业在日本至少有着上百万产业工人,把发动机换成动力电池,会造成至少一百万以上的产业工人失业。何况还有积累了上百年的机械制造技术,弃之可惜。
然而有趣的是,世界最大的动力电池厂家不是别人而是松下电器。松下不仅在日本国内拥有庞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,在大连也建有一家可以与比亚迪、宁德时代相匹敌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。特斯拉的动力电池,基本来自松下。
在昨天的会议上,松下同样派代表参加了会议,然而他们分享的并不是动力电池,而是在智能网联层面的研发与思考。起初很多国人都为松下出售其麾下的家用电器产品线而欢呼鼓舞,认为松下电器在与中国家用电器海尔海信TCL创维长虹等品牌的竞争中,败下阵来?
结果实际上松下确是在悄然进行着升级换代,在航空航天高铁办公智能医疗智能和电动汽车智能化领域大显身手。
而另一家日本电子名牌企业索尼则来得更加的直接了当,他们是自己直接造车,把索尼全部的电子产品互联网软件,悉数应用到索尼电动汽车上。
松下和索尼进入汽车产业,好比中国的华为、小米、腾讯、百度进入汽车产业一样,让新能源汽车智慧自动了起来。
昨天的会议上,传统车企本田技研的代表也出席了会议,并介绍了本田技研已经研制出九款电动汽车,而他们似乎主打的并不是动力电池,而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。本田技研非常关注中国汽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追捧,非常关注传统燃油车企的转型。
值得关注的是,中国并没有汽车厂家出席会议,而企业与会者几乎都是智能网联的研发团队。他们对中日两国汽车产业的比较颇为有趣,他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是横向即水平面发展迅猛,而日本汽车产业则是纵向即深层次发展稳健。中国汽车产业容错度高,即允许出错,包括方向层面,容忍试错调头调整方向。而日本汽车产业容错度低,研发时间长,一经出品上市必须完美完善,无论方向还是产品都不得出错。中国汽车产业政府导向多,日本汽车产业市场导向多。
且不论两国产业特征孰优孰劣?即便能够认识到两国产业特征的差异,个人以为难能可贵实属不易。
一位从事投资的中国代表在发言中犀利地指出,到了2035年,欧洲日韩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都将达到百分之百。不否认氢能源汽车也许会后来居上,取代电动汽车。而在中国,2035年燃油车的市场渗透率不会超过15%,所有资金都将流向新能源汽车。
距离2035年降碳减排的大限还有13年,我们做好准备了吗?
Comments